当前位置:首页 > 最美天使 > 文章详情

新闻资讯最美天使 | 子承父业:传承盒子的“匠”“人”精神

原创文章 撕想家 2017-06-13 13863人阅读

在八宝山殡仪馆西一门斜对面一个静谧端庄的院内,一座银白色的大石头上用草书雕刻,金漆装饰着“银灰”两个大字。这是一家宁静的骨灰盒店,藏着一个关于骨灰盒匠人和他的传人的故事。

 

一辈子做好一件事,择一事,终一生

 “一辈子只做一件事:设计盒子。择一事,终一生。”这是银灰设计师兼负责人张烛远对65岁父亲张浩的总结。

 张烛远的父亲张浩,凭借自己的设计天赋和对于设计骨灰盒的执着,设计的多个盒子获得过国内外奖项,其中艺术类骨灰盒“百花丛中”于1995年摘得国际金奖。

   

    一空网:“用几个词描述一下您眼中的父亲吧。”

张烛远:“执着、专注、勤奋、智慧……”

 

这些赞扬父亲的词语从他嘴里淡淡道出,流露着他内心对父亲深深的崇敬。

“讨厌”,他犹豫了一下,接着吐出了这个让人意外的词。

然后,无奈地笑了几声,才缓缓道出“讨厌”二字的原委:“父亲年轻时选择创业,那时的创业不同于现在,很辛苦,几乎每天都把时间和精力放在管理骨灰盒厂和设计骨灰盒上。从没给我和母亲过过一次生日,也没有哪一年的春节是陪在我们身边的。他总是那样忙,以致于我的少年时代,基本上只有母亲,当母亲也要忙她的事时,就只剩我自己。

或许是当时年龄小,所以小小的他还不能理解父亲的行为,直到长大后,才渐渐明白父亲的不易。

 

母亲患癌:父亲的重心从盒子转向人

2008年,他的母亲被查出癌症,没有任何征兆,全家人都震惊了。

他坦言,当时一家人在饭桌前,吃着吃着,其中一个人哭出了声,跟着全家人都流下泪来。

此后,曾经执着于骨灰盒的“工作狂”父亲,所有的盒子也都不再碰了。似乎是顿悟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,于是,把精力都转移在母亲身上,陪母亲接受治疗,四处旅行。

“以前,他很少带我们一家人出去旅游,即便一起去了,也没有哪一次是纯粹带我们玩的,都是工作时顺带着。现在,就不一样了。”张烛远说。

想要弥补曾经的缺失的父亲,放下盒子,转而拉起母亲的手,一心一意照料着母亲。母亲手术后,恢复得也还不错。如今,他们四处旅行,珍惜当下每一天。

 

 

从抵触到喜欢,继承父亲的专注和谦卑

这个还戴着牙套的80后男孩,眼里透着一丝不羁和善良。如果人人都是一个矛盾体,那么他就是一个和解体。

 

一空网:“您是如何走上这个行业的?喜欢做这件事吗?”

    张烛远:“一开始,我并不愿涉足这个行业,后来母亲患病,父亲无心打理,我才被迫走上这一行并逐渐喜欢上这一行。”

 

一空网:“您说自己不仅是您父亲的儿子,还是他的学生、他的员工、他的朋友,那么您觉得自己哪些方面受到父亲的影响最大?”

    张烛远:“父亲是极专注的一个人,他从小就如此,什么事都要求做到最好。如果说我继承了父亲的哪些品质,那么就是专注。杂念太多,不可能完成好的艺术作品。我现在能感受到他年轻时执着于设计盒子的心情,享受那种注重每一处细节,全心全意投入地做一件事。不用关心这件作品完成之后会得到怎样的关注,只关心在设计的过程中,是否足够用心让盒子呈现出家一样温暖的感觉”。

 

一空网:“面对顾客时,您父亲的哪些言传身教使您觉得最受用?”

    张烛远:“父亲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商人,在我眼里他是个具有匠心精神的读书人。他儒雅、谦卑、尊重他人,从不区别对待顾客,对所有人几乎一视同仁。当他觉察出有的顾客家庭经济不好,一定是在尊重的前提下,把盒子送给人家,钱就不收了。”

 

 

设计理念:给先者一个宁静的家

    走进银灰店内,木质货架上一排排摆放整齐的骨灰盒映入眼帘。绿意盎然的文竹旁,“银灰”两个大字下印着“ENNHOME”的品牌标志。

 

 

一空网:“从事这个行业以来,遇到过哪些让您难忘的故事?”

张烛远:“这么多年,来我店里的客人不少,故事很多,但我唯独对那位顾客的印象特别深刻。那个男人温文尔雅、成熟稳重、帅气、开着豪车,一次就拿了3个骨灰盒。后来我才知道,是一次意外,让他失去了妻子、女儿、外甥女。

选骨灰盒的过程中,他一句话都没说。直到结账时,他的眼泪掉了下来。当我把纸巾递给他时,他才带着哭腔说了一句:谢谢谢谢。

男人之前的成熟稳重、从容淡定就在那一瞬间完全崩塌,哭得不像样子。

家属挑盒子,一开始的心情可能跟挑衣服、挑首饰没什么区别,但是,当他真正明白了这个盒子的意义,那么我们就必须让盒子承担起它该有的价值。

骨灰盒不仅是一个小家,更是一个载体。它承载着亲人对逝者的无限哀思。这份思念是无价之宝,因此载体的质量必须精益求精。”

 

一空网:“您设计骨灰盒的理念是什么?”

张烛远:“因为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,最后的归宿也应该有所不同,所以我想要做的是不一样的盒子。毕竟是个家,家就应该当成一个艺术品去对待,而不能陷入生产、销售的金钱圈子。”

 

    一空网:“您如何看待‘互联网+殡葬’的未来?”

    张烛远:“单从我们银灰来说,如果这个‘+’更多地融入这个‘家’,那我觉得它的未来是值得期待的。但内容还是最重要的,用心做好产品和服务,形式是一种与时俱进的东西。”

 

采访手记: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,为离开这个世界的人设计一个安放灵魂的家。择一事,终一生,倾注所有的精力和心血于骨灰盒。但是,妻子患病后,幡然醒悟,生命中原来有更重要的事。于是,所有的盒子都不再碰了,拉起妻子的手,一起四处旅行看风景,而盒子和匠心就传给儿子去继承。

这个故事最让我感动的,是“母亲患病”引起的父亲的转变。因为他让我明白了,“匠人”,不仅是“匠”,还有“人”的情感和温度,从“匠”到“人”,从盒子到情感,我想,这才是匠人的艺术巅峰,是真正值得传承的“匠人”精神。

点赞
17人已点赞

更多精彩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