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生死学 > 文章详情

新闻资讯情书,不复暗恋,向死而生

原创文章 24HOURS 2017-11-10 9876人阅读

情书,不复暗恋,向死而生

导演岩井俊二被日媒称之为“少女”,他自己也承认,对青春有一种无以复加的痴迷。

他回忆道,开始着手拍摄电影《燕尾蝶》时,趁着空隙写了一篇简单又短小的故事,那就是最初的《情书》。

这已经是上世纪末的事情了,就是有那么点过时,甚至老土,却又抑制不住的似曾相识。

按理说,这简直是一个糟透了的故事。爱之深,无人与说,情之切,生死两隔。但是岩井俊二却把这个故事写得如此温柔,如同一双手,撩拨开层层迷雾,旧日情愫如同跳动的心脏,鲜活地回到眼前。

情书,不复暗恋,向死而生

爱而不得。你能听见爱,却只能听见爱的回音。

这个关于初恋和死亡的故事,有种极其清减的克制。不刻意,不用力,看似轻描淡写,实则用情之至。

故事从藤井树的两周年祭日开始。

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

我喜欢你,你不需要知道

情书,不复暗恋,向死而生情书,不复暗恋,向死而生

未料到竟收到署名为“藤井树”的回信。原来书信那端的“藤井树”,是未婚夫国中时,与他同班、同名、同姓的女生。

随着“敬启者:藤井树”、“敬启者:渡边博子”的书信返还,一场自中学时代尘封的暗恋慢慢浮出水面。

情书,不复暗恋,向死而生情书,不复暗恋,向死而生

3年2班9号的少年藤井树,与3年2班24号的少女藤井树。在抽丝剥茧的过程中,婉转曲折的心意,如静水深流,让人心都变得柔软澄澈。

情书,不复暗恋,向死而生

少年藤井树倔强又沉默。他站在图书馆的窗边,风吹起窗帘,遮住侧脸;他常常穿着白衬衫,在金色的马路上骑车而过;他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爱意,却愿意用拳头维护自己喜欢的女孩。

他在图书馆的借阅卡上一遍遍写着“藤井树”,乐此不疲。

情书,不复暗恋,向死而生

一眼察觉的博子在信中问:“借书卡上的名字,真的是他的吗?”一语惊醒梦中人,这一笔笔“藤井树”,是少年最初的情书。

写一千遍、一万遍你的名字,代表我说不出的暗恋。

情书,不复暗恋,向死而生

少年藤井树骑着车从坡上下来,把一个纸袋套在女孩的头上。女孩一时失去方向,控制不住冲到路边,满脸的不可理喻。

情书,不复暗恋,向死而生

他只能像所有情窦初开的男孩一样,用无伤大雅的玩笑去吸引对方的注意,用虚张声势来掩饰内心的慌乱。谁会想到,恰恰是那个最沉默最古怪的少年,心里藏匿着最真挚的深情?

情书,不复暗恋,向死而生

当男孩站在女孩家门口,将《追忆似水年华》交到她手中,欲言又止,最终还是没有鼓足勇气,未出口的话都化作眼底闪烁的目光。

情书,不复暗恋,向死而生

少年骑着车消失在栅栏前的马路上,分明是诀别,表象却依旧很平静。最终我还是没说,你还是忽略。含蓄的暗恋,带着隽永的况味,与圆满无关,也不曾留住。

情书,不复暗恋,向死而生情书,不复暗恋,向死而生

喜欢你,没有任何的目的,甚至没有要和你在一起的目的。

博子拜托藤井树用相机照下未婚夫念过的国中。曾经的操场,明亮的教室,夕阳里的图书馆,长大的藤井树回忆起年少的细枝末节,才发现自己从未忘记,就像那张拿错的考卷,一直都保存在纸箱里,从不曾丢弃。

情书,不复暗恋,向死而生情书,不复暗恋,向死而生

多年以后,少年藤井树的心意,终于借由学妹们传递到女孩的手里。那张插在《追忆似水年华》里的借阅卡背面,泛黄、笔触生涩,原来是中学时代少女藤井树的画像。

情书,不复暗恋,向死而生

藤井树不知所措,她想起当年的自己,并没有留意,只是踮起脚尖,把书放回了书架。她用手揩揩眼睛,佯装平静,想把卡片收起来,可全身上下没有一个兜。

情书,不复暗恋,向死而生情书,不复暗恋,向死而生

她冲动地想写信告诉博子,最终还是“太害羞了,所以信无法寄出去......”

松田圣子唱:“我的爱,已随那南风而逝。”暗恋是影子,因为模糊所以美丽。 少年的爱意从没来得及表达,没来得及生根,甚至从来没意识到过。

情书,不复暗恋,向死而生

“当初我种下这棵树的时候,叫“树”,跟你的名字一样。”

“啊?是哪一棵?”

“你不知道吧。那时你刚好出生,所以我就取了两个一样的名字。”

“这是真的吗?不是爷爷才编的故事吧。”

“没人知道,有些事,偷偷做才有意义。”

少年藤井树的暗恋这样清浅,几乎找不到存在的痕迹。如果不是博子的直觉,也许这个秘密就永远消失在雪山那头了。

女孩藤井树最后一次收到博子的信,是她写给博子的所有信件。“这些是你们之间的回忆,它应该属于你”。人真是奇怪,在对方死后,还去探寻以前的记忆和温度,明知徒劳,却是一种虔诚的悼念。

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

你好吗?我很好

博子静静躺在雪地里,雪飘落睫毛上,再从白茫茫中,拉起广袤的长镜头。冰天雪地间,人如此渺小,直到消失在转角坡道,缓缓的钢琴声始终响起。

情书,不复暗恋,向死而生情书,不复暗恋,向死而生

小樽,北方城镇,远离神户。博子来到这里,寻找信里的藤井树。

情书,不复暗恋,向死而生

飘雪的小樽,街头人来人往。女孩藤井树骑车而过,听到博子的呼唤,背景里的钢琴音戛然而止,那个回眸的镜头却长久定格。

情书,不复暗恋,向死而生

博子在给藤井树的信中写到:“今天我在回家途中,看到坡道上的樱花含苞欲放。这里的春天即将来临。”

如此情景,仿佛一封写给已亡人的情书。王菲低低唱:

“空空两手来,挥手归去

阅过山与水

水里有谁,未必需要一起进退

刻骨铭心来,放心归去

未算无一物

深爱过谁,一天可抵上一岁”

博子的无法释怀叫人心疼。“我不知道他现在人在哪里、在做什么。但即使到了现在,我还是时常想起他。想着他在某个地方,过得好不好……”

她宁愿相信回信真的是死去的未婚夫寄来的,至少这样她的思念还有寄托。当嘲笑她的秋叶查出回信者并非“藤井树”时,博子并没有真相大白的快意,而是连仅存寄托都幻灭的失落。

情书,不复暗恋,向死而生

王家卫说:“如果你不能拥有,那么你唯一能做的,就是不要忘记。”

她对秋叶生气,不仅仅因为秋叶莽撞试探打扰了对方,而是,这张真实存在的驾驶证复印件,彻底破灭了“藤井树还在”的幻象。

博子为女孩藤井树与自己的相像介怀不已,“如果这就是他选择我的理由,我该怎么办?”母亲一愣,随即哑然:“没想到那孩子,还能让活着的人产生嫉妒,多大的福分啊!”

你以为是讲悼念,其实是在讲痴人。

情书,不复暗恋,向死而生

秋叶带博子重返藤井树遇难的高山。登山前夜,他站在天台唱:“忧郁的风,来来去去,向那座岛屿。”人世浮沉如风,岛屿是宿命。人之渺小到底敌不过宿命,还有什么不能释怀呢?

情书,不复暗恋,向死而生

皑皑白雪中,博子一步步朝前走去,回忆铺天盖地而来,她朝着山谷大声喊:

“你好吗?”

“我很好!”

情书,不复暗恋,向死而生情书,不复暗恋,向死而生

远处传来的回音明明是自己的声音,听起来却像是藤井树的回答。博子一遍遍喊着,一次比一次更用力,直到相信藤井树真的过得很好, 博子心里清楚,这是最后一次说再见了。

镜头切换,女孩藤井树躺在急诊病床上。她的父亲因发烧引起肺炎去世,在对父亲的追思里,她也一遍一遍呢喃:

“你好吗?”

“我很好。”

情书,不复暗恋,向死而生

漫天飞雪如飘零的樱花,暗示着死亡的讯息。父亲的死亡,未婚夫的死亡,记忆重叠,世间的残酷真像昭然若揭:失去才是我们的常态。

在死亡面前,人显得如此无力,以至于只能抓住任何一点蛛丝马迹来怀缅。但凡经历过亲人逝去,都知晓这是死亡带给活着的人的心结。

当女孩藤井树得知与她同名同姓的男孩在两年前死于山难,她回忆起了那只在雪山上被冻住的蜻蜓。她俯下身注视那只蜻蜓,轻轻问:“爸爸死了,是吗?”

情书,不复暗恋,向死而生

无论是死去的父亲还是男孩藤井树,他们都是那只蜻蜓,永远定格在记忆里。逝者长已矣,生者如斯夫。

情书,不复暗恋,向死而生

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

无常与宿命是世界电影里常常传递的基调。《情书》的特别之处在于,它不去淋漓尽致地表现残酷,只是用日式的优雅与委婉,表达对生命的诗意追问,悲哀即美,点到即止。

好似圆满,又有缺憾,因此成为极致。

情书,不复暗恋,向死而生


点赞
27人已点赞

更多精彩文章